馬上註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鬆玩轉社區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立即註冊
x
【聯合報╱記者張錦弘/台北報導】 教育部7年前開辦高中職優質化輔助,至今逾8成學校獲補助,有的社區高中已累計拿到2千多萬元,明星高中卻一直被排除,拿不到半毛錢,抱怨教育部漠視菁英教育。為公平起見,教育部自103學年起,將開放明星高中申請補助。 建中校長陳偉泓昨肯定教育部,強調建中每年用於改善教學設備的預算只有108萬元,連老舊桌椅都沒錢更換,建中若能獲優質化補助,不但能改善教學設備,也有助12年國教上路後,開設更優質的特色課程,擺脫明星高中只重升學的刻板印象。 教育部為推動12年國教作準備,自96學年起推動高中職優質化輔助方案,每3年為1期,每校每年獲補助最多達4百萬到5百萬元,有的學校連續6年共獲補助2千多萬元,體質大大改善。 據教育部統計,全國高中職近5百校,至今已逾8成、超過4百校獲優質化補助,高職更超過9成。 儘管教育部長蔣偉寧一再強調,12年國教「扶弱、普及、菁英」並重,不會消滅明星高中,但本來就被認定為「優質」的明星高中,7年來卻被排除優質化補助資格。也有人譏教育部的政策是「明星高中不優質」,「優質」、「特色」高中等各種名稱定位令人混淆。 建中校長陳偉泓去年接受聯合報願景工程專訪時就抱怨,相較於於韓國投入一般高中的30倍經費培植菁英高中,我國政府花在傳統明星高中的經費少得可憐。 以建中為例,扣除人事費,每年總預算只約1300萬元,但光水電費就花掉800萬元,每年分到的教學設備費只約108萬元,捉襟見肘,實驗室還用「美援」時代實驗桌。 陳偉泓說,直到去年,台北市政府推出「領先計畫」,建中才拿到一年500萬元的特別經費,推動12年國教特色課程,預定今年9月將針對新生開設「仿生設計」等13門選修課。 教育部國教署科長李秀鳳表示,教育經費有先後緩急之分,教育部前幾年推動高中職優質化,重點放在資源比較少、體質比較弱的社區高中,如今多數學校已獲補助;教育部103學年將增設「特色領航」子計畫,把菁英高中也列入補助對象,讓學校有更多資源發展特色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