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基金會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3367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學童學習修復石滬技術 先民智慧扎根環境教育20140504聯合.....

[複製鏈接]

203

主題

252

帖子

861

積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積分
861
跳轉到指定樓層
樓主
發表於 2014-5-5 16:18:58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
馬上註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鬆玩轉社區。
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立即註冊

x
【聯合報╱記者呂筱蟬/新屋報導】
台南大學附小師生赴新屋鄉學習修補石滬技術。 記者呂筱蟬/攝影[url=http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r.php?s=100&p[images][0]=http://uc.udn.com.tw/magimages/4/PROJ_ARTICLE/0_0/f_511824_1.jpg&phttp://mag.udn.com/mag/edu/story ... p;ch=fb_share&p
台南大學附屬小學師生一行37人,昨天到新屋鄉學習石滬修復技術,體驗先民捕魚的智慧,他們挽起袖口與褲腳,雙手搬運石頭一塊塊堆疊,雖然汗流浹背,但開心上了寶貴的一課。新屋鄉蚵間村有台灣本島最大的石滬,新屋鄉愛鄉協會石滬召集人葉曾孟表示,石滬是大型捕魚陷阱,曾是沿海居民漁獲重要的來源,營造一座石滬,就像營造一個生生不息的生態池,裡面蘊藏小魚小蝦,才能吸引大魚進駐。隨著捕魚技術進步及海洋汙染等因素,沿岸大魚變少加速石滬漁業沒落,新屋鄉愛鄉協會將石滬轉型為海洋生態教室,從石滬漁業文化調查、石滬田調新書發表、石滬修護工作假期課程訓練,按部就班讓環境教育深根。學生李采諭說,打造石滬是大工程,有的石滬甚至要十幾年才能完工,相較於現代人總是講求快速,這種慢工出細活的建造法,可以讓石滬延續使用超過上百年;學生洪紹畬也說,祖先用石滬捕魚,會把小魚放掉,正是老師教過不要「竭澤而漁」道理,老祖先有永續利用的概念,值得學習。南大附小指導老師張景傑表示,石滬對學童來說是珍貴的文化資產,透過學習修護石滬的技術,學習先人智慧及傳承老祖先對待大自然的態度,蚵間村的石滬群絕對有資格申請為「文化景觀」,在「文化資產保存法」下得到更完善的保護。


全文網址: 學童學習修復石滬技術 先民智慧扎根環境教育 - 特色課程 - 校園指南 - udn文教職考 http://mag.udn.com/mag/edu/storypage.jsp?f_ART_ID=511824#ixzz30pLkbQZ7
Power By udn.com

收藏收藏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